§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401202201380900
DOI 10.6846/TKU.2022.00660
論文名稱(中文) 公民遠見教學方案實施成效之行動研究—以「當媽祖遇上防疫」議題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 Action Research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ivic Foresight Program —Taking the program of "When Goddess Mazu Met the Prevention Policy for Pandemic COVID-19 " as an example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與未來設計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MASTER'S PROGRAM IN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FUTURES DESIGN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10
學期 1
出版年 111
研究生(中文) 曾淑免
研究生(英文) Shu-Mien Tseng
學號 609750152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22-01-11
論文頁數 168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陳麗華(newcivichope@gmail.com)
口試委員 - 張月霞(yuehhsiac@gms.tku.edu.tw)
口試委員 - 詹寶菁(chan@utaipei.edu.tw)
關鍵字(中) 公民遠見
換位思考
未來思維
關鍵字(英) Civic Foresight
Empathy
Future Thinking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媽祖遶境是台灣民間重要的信仰活動,而在遶境活動前爆發新冠肺炎的疫情,該不該繼續舉辦遶境活動,從不同的角色中會有不同的看法,透過高峰會的活動,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從中體會各種角色的立場與觀點。
本研究旨在探討「公民遠見教學方案實施成效」之行動研究,以「當媽祖遇上防疫」議題為例,探討教學方案的發展歷程、面臨的困境與調整的方式,從中了解教學方案實施後,學生在換位思考與未來思維能力的表現情形,以探究教師在教學方案實施中的成長與省思。
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法,依據公民遠見四向度的學習表現基礎能力,融入換位思考與未來思維能力,並以公民行動取向課程設計的教學方案,以研究者任教的四年級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在每週二公民素養課程中實施共計三十二節。在課程實施歷程中,採用錄音、錄影拍攝、教學省思紀錄、協同教師訪談、學生學習單等質性資料進行描述與詮釋。
歸納研究結果發現:
一、本教學方案有助於培養學生換位思考的能力。
二、本教學方案有助於學生培養學生未來思維的能力並提出行動計畫。
三、本教學方案有助於提升學生對於社會議題的關懷與探究。
透過此公民遠見教學方案,教師之教學成長與省思如下:
一、教學設計融入換位思考與未來思維能力之教學元素,能啟發學生的多元思維。
二、協同教學模式及引導式教學策略能增進教師專業成長。
三、提問設計要能以不同層次之問題探究,引導學生高層次的深度思考。
四、增進社會議題的同理與關懷,運用未來思維參與公共事務的討論。
基於上述研究發現,研究者針對教師教學實務與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關鍵字:公民遠見、換位思考、未來思維
英文摘要
Mazu circumnavigation is an important religious activity among Taiwanese people. Before the outbreak of the COVID-19, whether to continue the circumnavigation activity or not, there will be different views from different roles. Through the activities of the summit, students play different roles and experience the positions and viewpoints of various roles.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explore the action research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itizen's Vision Teaching Program". Taking the issue of "When Mazu Meets Epidemic Prevention" as an example, it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teaching program, the difficulties faced and the adjustment of methods, students' performance of empathy and future thinking ability, in order to explore teachers' growth and reflection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 plans.
This study adopts the action research method, based on the basic ability of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 in the four dimensions of civic foresight, integrates empathy and future thinking ability, and adopts the teaching plan of civic action-oriented curriculum design, taking the fourth-grade students taught by the researcher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 total of thirty-two sessions are implemented in the civics literacy course every Tuesday. In the course of course implementation, qualitative data such as audio recordings, video recordings, teaching reflection records, collaborative teacher interviews, and student study sheets are used for description and interpretation.
Summarize the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we found.
1. This teaching plan helps to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to think in empathy.
2. This teaching plan will help students develop their ability to think in the future and propose action plans.
3. This teaching plan helps to enhance students' care and exploration of social issues.
Through this civic vision teaching program, teachers' teaching growth and reflection are as follows:
1. The teaching design incorporates the teaching elements of empathy and future thinking ability, which can inspire students' multiple thinking.
2. Collaborative teaching mode and guided teaching strategies can enhance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3. The question design should be able to explore questions at different levels and guide students to think deeply at a high level.
4. Promote empathy and care for social issues, and use future thinking to participate in public affairs discussions.
Based on the research findings mentioned above, the researchers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teachers' teaching practices and future research.
According to “TKU Person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olicy Declaration“, the personal information collected on this form is limited to this application only. This form will be destroyed directly over the deadline of reservation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解釋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公民遠見教學                                           13
    第二節  議題中心教學                                           27
    第三節  換位思考教學                                           32 
    第四節  媽祖遶境與防疫議題                                     36
    第五節  公民行動取向課程                                       3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53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53
    第二節  教學方案設計                                           56
    第三節  研究場域與參與者                                       61
    第四節  收集資料的方法與工具                                   62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63
    第六節  研究信實度與倫理                                       66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69
    第一節  「當媽祖遇上防疫」教學方案實施歷程與調整               69
    第二節  「當媽祖遇上防疫」教學方案的實施成效                   86
    第三節  研究者的教學省思與專業成長                            11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7
    第一節  結論                                                  127
    第二節  建議                                                  137
參考文獻                                                          141
    中文部分                                                      141
    西文部分                                                      144
附件                                                              146
附錄一                                                        146
附錄二                                                        162
附錄三                                                        165
附錄四                                                        168

表目次
表2-1未來永續思維指標                                            22
表2-2創業創新精神指標                                            23
表2-3全球在地視野指標                                            24
表2-4社會設計行動指標                                            25
表2-5公民遠見教學方案學生學習表現基礎能力指標                    26
表2-6社會科學習的四個取向                                        40
表2-7覺知關懷層面的教學原則                                      42
表2-8覺知關懷層面的教學方法                                      43
表2-9探究取向方案與傳統方案的比較                                45
表2-10探究與增能層面的實施原則                                   46
表2-11探究與增能層面的教學方法                                   47
表2-12公民行動層面的教學原則                                     49
表2-13公民行動層面的教學方法                                     50
表3-1行動研究第一階段之教學方案                                  56
表3-2行動研究第二之一階段之教學方案                              57
表3-3行動研究第二之二階段之教學方案                              59
表3-4行動研究第三階段之教學方案                                  60
表3-5研究目的、研究問題、資料蒐集方式與資料分析方式              65
表4-1教學方案設計內涵、實施調整與過程結果對照表                  84
表4-2公民遠見教學方案能培養的學習指標                           109
表4-3同理心換位思考學生學習成效                                 111

圖目次
圖2-1社會行動取向課程的發展與設計模式內涵圖                      41
圖3-1研究架構圖                                                  54
圖3-2研究流程                                                    55
圖3-3行動研究四階段教學方案課程規劃的關係圖                      61
圖3-4研究三角校正關係圖                                          67
圖4-1文化活動的定義                                              87
圖4-2文化活動的分類                                              87
圖4-3文化活動小組的統整一                                        87
圖4-4文化活動小組的統整二                                        87
圖4-5文化活動小組的統整三                                        87
圖4-6習俗活動的統整                                              87
圖4-7宗教活動的統整                                              88
圖4-8節慶活動的統整                                              88
圖4-9學生製作戲劇演出道具                                        91
圖4-10學生製作廟方戲劇演出道具                                   91
圖4-11學生製作政府戲劇演出道具                                   92
圖4-12學生製作商家戲劇演出道具                                   92
圖4-13學生扮演遶境活動的商家                                     93
圖4-14學生扮演政府防疫小組                                       93
圖4-15用不同眼鏡看遶境活動                                       95
圖4-16寫下自己的想法                                             95
圖4-17觀摩他人的想法                                             95
圖4-18若是政府的角色                                             95
圖4-19若是廟方的角色                                             95
圖4-20若是商家的角色                                             95
圖4-21高峰會活動                                                 97
圖4-22政府小組發表想法                                           97
圖4-23商家小組寫下想法                                           98
圖4-24廟方小組分享想法                                           98
圖4-25商家小組上台分享立場                                       98
圖4-26民眾小組上台分享立場                                       98
圖4-27政府防疫小組分享立場                                       98
圖4-28廟方小組討論想法                                           98
圖4-29運動會遶境的進場活動                                       99
圖4-30學生扮演報馬仔                                             99
圖4-31學生扮演遶境人物                                           99
圖4-32學生扮演遶境各種角色                                       99
圖4-33學生扮演遶境舉旗手                                        100
圖4-34學生扮演遶境抬轎者                                        100
圖4-35學生表演創意舞步                                          100
圖4-36學生跳出舞蹈動作                                          100
圖4-37請插畫家教學生設計圖案                                    107
圖4-38學生用顏料先塗色塊                                        107
圖4-39將色塊剪出造型圖案                                        107
圖4-40將剪出的圖形進行拼貼                                      107
圖4-41學生創作出圖案校兔                                        107
圖4-42創作的圖案具有代表性                                      107
圖4-43圖案是學校的愛貓                                          107
圖4-44圖案是學校的小動物                                        107
圖4-45平面的口罩                                                108
圖4-46立體的口罩                                                108
圖4-47學生戴口罩進行義賣                                        108
圖4-48學生戴口罩進行義賣                                        108
圖4-49跳蚤市場義賣口罩                                          108
圖4-50學生擺攤進行義賣活動                                      108
圖4-51學生S4的心智圖                                           118
圖4-52學生S6的心智圖                                           118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方志華(2004)。關懷倫理學與教育。洪葉。
陳麗華 (2011)。公民行動取向全球議題課程設計模式與實踐案例。臺灣民主季刊,8(1),47-82。
陳麗華,彭增龍 (2007) 全球觀課程設計的新視野:公民行動取向。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3(2),1-18。
陳麗華、彭增龍、張益仁(2005)。課程發展與設計:社會行動取向。台北市:五南。
陳麗華、彭增龍、王鳳敏(2003)。社會行動取向課程設計的理念與實踐。學校社區化。師大書苑。
林天佑(1996)。認識研究倫理。教育資料與研究,57–63。
蔡清田 (2013)。教育行動研究新論。臺北:五南。 
林含諭(2017)。十二年國教與UbD 模式之課程設計關聯探討。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9),232–235。
陳以亨、李芸蘋、林思吟(2012)。未來想像與未來教育。創造學刊,3(1),5-18
劉美慧(1998)。議題中心教學法的理論與實際。花蓮師院學報,8,173-200。
劉美慧(2000)。學校公民課程的實施與公民資質觀點分析。台灣教育,595,25-35。
劉美慧、潘志忠(2003)。議題中心教學法對國小學生批判思考能力影響之實驗研究。花蓮師院學報,16,53-88。
劉美慧、陳幸苡(2008)。議題融入課程之研究趨勢—議題中心取徑之轉化與反思。教育研究月刊,176,15-26。
黃志豪、劉惠元(2008)。議題中心教學法之結構性爭論模式應用於國小環境教育之研究。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2(1),21-50。
董秀蘭 (1998)。議題中心教學法在國中法治教育課程的應用:結構性爭論模式的實例。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9(2),53-64。
劉彥昌(2004)。約翰密爾論現代性:一個政治哲學的考察。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麗華 (2019)。公民遠見課程做為國民小學校訂課程之規劃、發展與實踐(1/2) 。科技部計畫編號 108-2410-H-032-034-MY2。
陳麗華、葉韋伶、紀舜傑(2021)。建構中小學「公民遠見課程」之主題軸與核心概念芻議。教科書研究,14(1),97-129。
教育部(2009)。未來想像與創意人才培育中程計畫書。台北:教育部顧問室。
陳瑞貴(1999)。未來學全球發展趨勢。載於林志鴻(1999)。社會未來學(159-182) 臺北市,華泰文化事業公司。
游舒文、鍾伯芬(2019)。芬蘭新課綱對臺灣十二年國教實施跨領域課程之啟示。臺灣教育評論月刊,8(9),71-75。
教育部(2013)。國際教育課程主軸。http://www.ietw.moe.gov.tw/GoWeb/include/index.php?Page=1-A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發展指引相關附錄及 Q&A。https://www.naer.edu.tw/files/15-1000-5622,c1179-1.php?Lang=zh-tw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https://www.naer.edu.tw/files/15-1000-7944,c639-1.php?Lang=zh-tw 
教育部(2017)。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議題融入說明手冊。https://www.naer.edu.tw/ezfiles/0/1000/img/67/444852436.pdf
周嘉芬(2017)。公民行動取向「學習權」議題之課程實施歷程與成效:以「上學礙,愛上學」方案為例。淡江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詹瑋羚(2018)。以多文本閱讀討論融入公民行動取向環境素養課程之行動研究:以永續地球村為例。淡江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郁雯(2019)。素養導向「全球環境與永續」議題課程方案之實施成效:以UbD設計「吃漢堡,咬雨林」方案為例。淡江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夢函(2020)。國小素養導向教學方案之實施成效行動研究:以UbD設計快時尚議題課程為例。淡江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宣蓉(2021)。國小「未來想像教學與服務學習方案」之行動研究:以「老梅好未來」為例。淡江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乃玲(2021)。公民行動取向「全球環境與永續」議題課程之實施成效:以UbD設計「綠色時尚愛地球」方案為例。淡江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西文部分
Toffler (1974) (Ed). Learning for Tomorrow: The Role of the Future in Education. Vintage Books, New York, 1974. 
AtillaÖner,M. (2009).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Strategy and Foresight. (2009). Foresight, 11(6), 94–95. https://doi.org/10.1108/14636680911004993 
Bengston, D. N. (2018). Principles for thinking about the future and foresight education. World Futures Review, 10(3), 193-202.
Bolstad, R., Gilbert, J., McDowall, S., Bull, A., Boyd, S., & Hipkins, R. (2012). Supporting future-oriented learning & teaching—a New Zealand perspective Report to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New Zealand.
Borch, K., Daimer, S., De Roure, D. C., Deketelaere, K., Dimitropoulos, A., Felt, 72 U & Gallart, J. M. (2015). The Knowledge Future: Intelligent policy choices for Europe 2050:Report by an expert group on Foresight on Key Long-term Transformations of European systems: Research, Innovation and Higher Education (KT2050).
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 (2018). Council recommendation of 22 May 2018 on key competences for lifelong learning (text with EEA relevanc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Union 2018/C 189/01), 1-13.
Fadel, C., Bialik, M., & Trilling, B. (2015). Four-Dimensional Education. M. A., U. S.: Center for Curriculum Redesign.
FOREN (Foresight for Regional Development Network) (2001), A practical guide to regional foresight, European Communities.
ja Tekes, S.A. (2006). FinnSight 2015. Tieteen, teknologian ja yhteiskunnan näkymät. Helsinki.
OECD. (2008). 21st century learning: research, innovation and policy. Directions from recent OECD analysis.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2018). The future of education and skills: Education 2030. OECD. Wacker, J. G. (1998). A definition of theory: research guidelines for different theory-building research methods in operations management.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16(4), 361-385.
Wacker, J. G. (2004). A theory of formal conceptual definitions: developing theory-building measurement instruments.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2(6), 629-650.
Lewis, K., & Massey, C. (2003). Delivering enterprise education in New Zealand. Education + Training, 45(4), 197–206. https://doi.org/10.1108/00400910310478120
Yirka, B.(2012, November 2). New study finds poverty leads people to focus on short term goals while ignoring the long view. Retrieved from http://phys.org/news/2012-11-poverty-people-focus-short-term.html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國家圖書館
同意無償授權國家圖書館,書目與全文電子檔於繳交授權書後, 於網際網路立即公開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